正常情况下,个人没有权利出售北极点海水样品。
▲二手交易平台上,卖家上传"北极点海水"样品图。图 / 封面 · 新闻截图
文 | 冯海宁
近日,二手平台上出现高价转卖录取通知书中"南极海水"吊坠的现象,引发热议。
据封面新闻报道,8 月 8 日,记者注意到,有自称科考队员的用户在交易平台上,借助"南极海水"话题热度,公开出售标价高达 9999 元的"北极点海水样品",价格是前者的两倍。
电商经济很有包容性,可以为大多数物品提供展销平台。但交易平台近年来出现越来越多的新奇物品,其规范性值得审视。比如,平台出售"南极海水"吊坠以及"北极点海水样品",是否合理合法呢?
中国海洋大学证实,其本科录取通知书礼盒中的确有南极海水吊坠,还附带有海水鉴定卡。但网售的"南极海水"吊坠,是否真品有待鉴定。该高校表示,官方不售卖相关产品,要注意识别,谨防被诈骗。
而网售的"北极点海水样品"究竟是否来自北极海底,同样值得深究,不排除是冒牌北极货。
该"北极点海水样品"的瓶身,标注有北冰洋考察队标识、"雪龙 2 "号破冰船、北极点、90°N、4222m 等信息。卖家自我介绍为中国科学院潜航员、南北极考察队员,自称样品是其本人于 2023 年 9 月 4 日在北极点取出,出售的是其个人所得份额,同时附带打捞时的图片证明。
但这些信息均系自说自话,很难验证。而且,仅从时间点来说,其说法就与事实有出入。
公开资料显示,中国第 13 次北冰洋科学考察队抵达北纬 90 度暨北极点区域时间应为 2023 年 9 月 5 日 13 时 55 分。换言之,科考队尚未抵达北极点,这种"北极点海水"已被取出,这与过去某些食品"早产"有相似性。
而且,根据《中国极地考察样品管理办法(试行)》规定,中国极地考察采集的样品属国家所有,由中国极地研究中心(中国极地研究所)保藏。
这意味着在正常情况下,个人没有权利出售北极点海水样品,该卖家所说的"考察队 98 人,人手一瓶",可信度存疑。而进一步审视,该卖家的相关信息也疑点重重。
比如,以样品数量为例,起初标注为"全国仅 150 瓶",而后又更新为"全国仅 100 瓶",后来又变成"考察队 98 人,人手一瓶"即 98 瓶。样品数字的随意改动,折射出该商品信息很不靠谱,也不排除是卖家伪造"北极点海水样品"并高价出售。
最新消息是,中国科学院深海科学与工程研究所工作人员表示,有关情况正在详细了解中。在二手交易平台上,该商品主页已不可见。
不管卖家撤销"北极点海水样品"还是平台方下架该商品,都说明舆论关注已让相关方认识到此种行为不妥。但真正的北极点海水样品是否被妥善保管,尚需有关单位权威回应,以消除舆论之疑。而这也是维护北极科考活动公信力的需要。
撰稿 / 冯海宁 ( 媒体人 )
配资行业四大巨头,免息配资炒股,配资知名证券配资门户提示:文章来自网络,不代表本站观点。