随着城市化进程的加快和“二孩”“三孩”政策的实施,0-3岁婴幼儿托育服务短缺,已成为大型社区居民普遍面临的“急难愁盼”问题。为切实解决婴幼儿“无处可托”、家长“无暇照料”的矛盾,提升居民生活幸福感, 北京市昌平区回龙观街道办事处积极探索创新,将闲置空间资源盘活利用,打造了回龙观社区托育服务中心。该项目以“幼有所育、幼有善育”为目标,致力于成为安全、便捷、普惠、优质的社区托育服务样板。
闲置清洁站“变身”托育服务中心
托育服务中心位于回龙观街道龙域中路与龙域南街交叉口,原为闲置的清洁站。经过科学规划与改造,建筑面积从397平方米扩展至635平方米, 新增面积238平方米,可提供80个普惠托位。托育服务中心严格按照国家《托育机构设置标准》建设,划分为乳儿班(4-12个月)、托小班(12-24个月)和托大班(24-36个月),并配备综合服务区,包括母婴室、保健观察室、配餐间、室内活动大厅等功能区域。
发改君了解到, 项目已完成全部硬件建设与装修工程,基本达到试运营条件。
展开剩余73%改造前外观
改造后外观
模式创新,探索可持续发展路径
托育服务中心项目以 “政府引导、专业运营、普惠可及、安全优质”为核心原则,探索“公建民营”模式下社区普惠托育服务的可持续发展路径。
城市更新:激活闲置资源
项目将闲置清洁站转化为托育服务中心,既缓解了托育资源短缺问题,又实现了城市空间的高效利用。通过普惠性定价和多样化服务模式,降低了家庭育儿成本。
议事协商:凝聚社区共识
街道通过“政策引领+议事协商”机制,组织居民代表议事会,充分沟通并征集意见,确保项目规划公开透明、建设过程广纳民意、最终成果深得民心。
公建民营:专业运营保障
街道通过公开遴选,选定有资质的托育服务机构作为运营方,通过免收租金的方式提供支持,为周边居民提供普惠托育服务。运营团队包括经验丰富的园长、保育员、保健医生等,全体人员已完成岗前封闭式培训。
提升品质,打造特色化服务体系
社区嵌入式托育
依托家门口的地理优势,提供计时托、半日托、延时托、临时托等灵活托育服务,精准匹配双职工及临时看护家庭需求;并与社区家长课堂、亲子活动联动,形成“活动+托管”一站式短托模式。
科学养育指导中心
不只是基础看护,而是打造社区科学育儿指导站。定期举办由专业儿科医生、育婴师、早教专家主讲的育儿工作坊、家长沙龙;提供个性化养育咨询;建立线上育儿资源分享平台,延伸服务链条,赋能家庭养育。
智慧托育平台
医育融合守护网
联合社区卫生服务中心,建立“医+育”协同机制,提供日常健康监测、疾病预防、科学养育指导一体化服务,为孩子身心健康保驾护航。
代际融合乐园
以促进老年人与儿童深度互动为核心,通过打造专属场所与特色活动体系,搭建跨代交流平台,助力和谐友爱的代际关系培育,让“银发朋友”与“小朋友”在共融生活中同享欢乐。
改造前内部空间
改造后内部空间
回龙观社区托育服务中心的建设, 既是补齐公共服务短板、探索超大型社区治理创新的重要实践,也为其他社区解决托育难题提供了可借鉴的创新模式。未来,回龙观街道将与运营机构深化合作,始终以婴幼儿的健康成长为核心目标,持续优化管理、提升服务品质,努力将中心打造成为孩子们快乐成长的温馨摇篮、家长们信赖托付的安心港湾。
撰文/编辑 王希学
发布于:北京市配资行业四大巨头,免息配资炒股,配资知名证券配资门户提示:文章来自网络,不代表本站观点。